智慧城市建设火热,催生安防发展新机遇
城市是人类发展的产物,随着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,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。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,交通拥堵、公共安全等城市治理难题也被提上日程,智慧城市建设蓬勃发展。而安防作为守卫城市安全的支柱性产业,很多业内人士认为,安防行业的下一站便是AI+智慧城市。
1月25日,由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主办的“顺势·解局——5G时代智慧城市的机遇与挑战”在北京召开。会上,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于德清发布了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研究报告》。报告中,北京、深圳、杭州、上海、广州位居智慧城市潜力榜前五位,而得益于互联网建设的发展,长沙、成都也成为了此次榜单中的两大“黑马”。
智慧城市建设为安防带来新机遇
智慧城市建设与安防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相辅相成,一方面,智慧城市的建设给安防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;另一方面,安防行业又在助力智慧城市发展,安防技术在城市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城市的治理效率,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。
就目前而言,许多安防产品已在智能建筑、智能交通、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,例如视频监控、门禁、防盗报警、楼宇对讲等4大类设备已经在“智慧城市”的建设中崭露头角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燎原之势。尤其是视频监控类设备,在“智慧城市”建设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并正发挥着重大作用。
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情况
自2012年住建部印发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》和《国家智慧城市(区、镇)试点指标体系(试行)》两个文件以来,我国先后三批次批准共计约300个城市(区、镇)开展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4月,我国100%的副省级城市、87%的地级以上城市,总计超过500个城市,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。
北京
依托着得天独厚的人工智能技术及人才优势,当前“智慧北京”建设已在信息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方面有了突破式进展。在治理拥堵等“大城市病”方面,北京将各类运营车辆以及地图、气象、产业规划等数据纳入交通大数据,搭建实时仿真路网模型,快速找出路网拥堵点以及分析路网的常发性拥堵点,并进行预测,科学引导城市交通。
深圳
作为国家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,深圳目前已实现在市场监管、人力资源保障、公安、交通运输、住房建设等领域的300个事项“审批不见面、办事少跑腿”,大大提升了政府效率,简化了办事流程,降低了企业负担和成本。
杭州
自2016年10月“城市大脑”在杭州落地以来,杭州主城区的高峰期间平均行车速度提升15%,区域平均拥堵时间下降9.2%;在苏州,数据的传播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百姓的出行方式。目前,对包括拥堵、违停、事故等,“城市大脑”融合了地图、交警微波和视频数据去感知交通事件,并触发机制进行智能处理。
上海
近年来,上海市综合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支撑公安实战,全面强化城市要素智能化感知和数据汇聚智能化处理能力。目前已布设街面、社区、楼宇(单位)、卡口、网络等领域智能安防感知“神经元”50余万个,研发智能图像识别、风险洞察、智能安检等一批智能化应用,有效提升了社会面整体防控效能。
广州
广州市通过大力推进“视频云+”新技术手段应用,打破传统公安警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渠道,将海量的视频数据通过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多种技术转化为公安信息资源,引入动态人像对比、车辆识别等新型智能化防控辅助手段,全面提升治安防控效能。
长沙
近年来,长沙抢抓数字经济发展“窗口期”,重点培育移动互联网、视频文创、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,取得初步成效。在大力推进视频监控联网建设的同时,长沙还推进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,目前60%的政务服务可在网上办理,基本实现让“数据多跑腿、群众少跑路”。
成都
作为最近几年中西部崛起的城市代表,成都不仅在GDP增速上位列全国前列,在互联网/数字领域的发展也表现不弱。根据计划,到2020年,成都全市统一的技术支撑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,依托城市智慧治理中心,推动资源共享,形成全市统一、动态事实、精准可靠的城市信息资源体系。
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
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,也是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美好的愿景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,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如何进一步与城市治理,与经济、社会发展、与产业等相结合、融合,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在下一阶段的重要议题。